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數往知來 歷歷可述—中小學數學課程發展史(上冊)
數往知來 歷歷可述—中小學數學課程發展史(上冊)
| 圖書全文 |
主要題名 | 數往知來 歷歷可述—中小學數學課程發展史(上冊) |
書名 | 數往知來 歷歷可述—中小學數學課程發展史(上冊) |
叢書名 | 臺灣中小學課程發展史系列叢書 |
作者 | 吳思慧;曾志華;陳玟樺;廖惠儀;蔡政樺;鄭章華 |
出版/發行者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出版中心 | 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
出版年月 | 2018/12 |
出版地 | 新北市 |
出版國別 | 臺灣 |
關鍵字詞 | 臺灣教育;數學科;教育史;中小學教育 |
ISBN | 9789860584066 |
GPN | 1010702794 |
語文 | 中文 |
授權狀態 | 未授權 |
章節標目
表格標題
標題 | 頁數 |
| |
第一章 緒論/吳思慧,鄭章華 | 1-24 |
第一節 緣起 | 2-3 |
第二節 本書的取徑 | 3-6 |
第三節 課程制定之時代背景 | 7-15 |
第四節 導論/本書內容 | 16-20 |
參考文求D | 21-24 |
第二章 臺灣數學教育哲學觀之探索/曾志華 | 25-50 |
第一節 什麼是數學教育哲學 | 26-27 |
第二節 數學的本質 | 27-34 |
第三節 臺灣數學課程所蘊含的哲學思維之探索 | 34-42 |
第四節 臺灣數學教師的數學教育哲學觀 | 42-45 |
第五節 小結 | 45 |
參考文獻 | 46-50 |
第三章 數學學習理論之引進/曾志華,廖惠儀 | 51-92 |
第一節 學習理論從行為學派到認知學派的變遷 | 53-71 |
第二節 臺灣近五十年來中小學數學學習理論的演變 | 71-85 |
第三節 小結 | 85 |
參考文獻 | 86-92 |
第四章 國民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時期的發展/曾志華 | 93-133 |
第一節 本時期課程標準修訂之緣起 | 94-98 |
第二節 本時期的課程理念與目標 | 98-108 |
第三節 本時期的教科書內容與特色 | 108-117 |
第四節 本時期的教學與評量特色 | 118-126 |
第五節 小結 | 127 |
參考文獻 | 128-133 |
第五章 國民中學數學課程標準時期的發展/陳玟樺 | 135-210 |
第一節 本時期課程標準制定之緣起 | 138-141 |
第二節 本時期的課程理念與目標 | 142-156 |
第三節 本時期的教科書內容與特色 | 156-178 |
第四節 本時期的教學與評量特色 | 178-204 |
第五節 小結 | 205-208 |
參考文獻 | 209-210 |
第六章 高級中學數學課程標準時期的發展/蔡政樺 | 211-258 |
第一節 本時期課程標準制定之緣起 | 213-218 |
第二節 本時期的課程理念與目標 | 218-228 |
第三節 本時期的教科書內容與特色 | 228-241 |
第四節 本時期的教學與評量特色 | 242-251 |
第五節 小結 | 251-254 |
參考文獻 | 255-258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