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doImage
  • 放大
  • 下載
  • 下載
期刊論文
刊名教育資料與研究
專輯名稱教育哲學與師資教育
卷期0:102
篇名「教育希望」概念的哲學分析及其蘊義
起訖頁61-90
作者方永泉
出版/發行者國家教育研究院
出版中心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出版年月2011/10
出版地臺北市
出版國別臺灣
語文中文
ISSN10243058
關鍵字詞希望教育希望尚未意識旅途之人烏托邦主義hopeeducated hopenot-yet consciousnesshomo viatorutopianism
章節標目壹、前言(頁63-65);貳、希望概念的歷史性分析(頁66-71);參、「希望」概念的哲學分析(頁71-81);肆、作為社會進步及改善基本動力的希望──希望與烏托邦(頁81-83);伍、希望與教育──教育者能抱有什麼希望?(頁83-88)
摘要本文首先針對希望的概念歷史演變進行了探索,發現隨著人類歷史的推移,希望的概念內涵也隨之多樣化及豐富,從早期的苦樂參半的複雜情緒發展到對於現世社會改革的期待。其次,本文又進行了希望概念的哲學分析,論述了希望概念的幾個層面:欲求或期待、德行、情感、理性、存有,接著從社會改革之動力的角度剖析了希望與烏托邦精神之間的關係,最後再說明希望對教育工作者的影響。作者認為,教育工作者不可不抱有希望,教育,本就是「希望工程」。教師應該具備「教育希望」,教師必須先面對自己的有限性,每個人都是「旅途之人」、「尚未意識」。其也必須對於自己所處的教育關係具備一定的信任,而教育希望可分「基要希望」與「終極希望」,前者代表的是一種對於自己及生命、世界的正面及積極態度,後者則為一種具備特定目標的烏托邦式期盼。惟有抱有教育的希望,教師才不致使自己遭逢挑戰時,墮於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也才能讓教育工作朝向更佳的理想邁進。
授權狀態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