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doImage
  • 放大
  • 下載
  • 下載
期刊論文
刊名教育資料與研究
專輯名稱生命教育與終身學習
卷期0:77
篇名由涂爾幹的自殺論分析生命存在條件及其教育意涵─以「社會vs.─個人」為架構
起訖頁1-18
作者黃駿
出版/發行者國立教育資料館
出版年月2007/08
出版地臺北市
出版國別臺灣
語文中文
ISSN10243058
關鍵字詞自殺涂爾幹生命教育教育社會學suicideDurkheimlife educationsociology of education
章節標目壹、前言與文獻回顧(頁3-5);貳、涂爾幹自殺之個人因素Vs.集體因素(頁5-8);參、涂爾幹論三種自殺(頁8-11);肆、涂爾幹自殺觀點與教育之關聯(頁12-14)
摘要由涂爾幹的自殺論分析生命存在條件及其教育意涵-以「社會vs.個人」為架構,面對自殺的誘發因素,乃生命教育的要務之一。自殺者單獨地行動,但由每個社會的自殺率保持一定,涂爾幹主張這表示個人不過是一集體力量的延伸並將自殺分成三類。近代教育鼓勵獨立思考,意味個人有機會享受無拘束的自由探究之樂趣,但也導致孤單寂寥、耽溺於思想本身乃致步向自我主義自殺;教育面對此類自殺必須促進學生對所屬社會之肯認。授課過程須能促成學生的凝聚,生命便在社會力量的洗禮中增進其自身,生命教育正在潛移默化中寄身於斯,也蘊育了拒斥自殺的根苗。教育還當促成個人反思何以有機會自由思考,那必然是社會促成的,於是可藉對社會之感念,平衡自由思考對生命的負面作用。此外,生命教育須防止國族主義擴張,以免滋長利他主義自殺之可能。文憑社會下學生生命易在患得患失、失去節制中因脫序而枯萎,故生命教育亦須對之予以批判。
授權狀態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