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doImage
  • 放大
  • 下載
  • 下載
期刊論文
刊名教育資料與研究
專輯名稱臺灣教育的主體性及其定位
卷期0:96
篇名建構互為主體性的教室觀察指標——詮釋的觀點
起訖頁95-116
作者潘文福
出版/發行者國立教育資料館
出版年月2010/10
出版地臺北市
出版國別臺灣
語文中文
ISSN10243058
關鍵字詞學生為中心互為主體性教室觀察指標Student-centeredInter-subjectivityObservable indicators of the classroom
章節標目壹、前言(頁97-98);貳、理解互為主體性的教室對話情境(頁99-104);參、建構主義教學觀的詮釋(頁104-108);肆、發展互為主體性的教室觀察指標(頁108-113);伍、結論(頁113-114)
摘要互為主體性的教室必須在教師與學生相互尊重與教學相長的前提下,來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而建構主義所呼籲的建構式教學,正是兼顧學生認知主體與教室社會互動的類型之一,值得教師重新檢視、應用。本文旨在讓教師更能理解互為主體性教室的具體方向,於是以文獻分析和實務經驗的直觀省思,歸納出互為主體性教室活動的同理需求與感受、提供參與機會、合倫理的資訊環境、和諧的教室氣氛4個觀察構面、12個檢核層面,以及59項具體檢核指標,希望藉此達成互為主體教室中的理想對話情境:即教師與學生彼此獨立自主又能相互認同、相互尊重,並在和諧的社會對話氣氛下教學相長、相互支持、同理感受並提出建議。
授權狀態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