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doImage
  • 放大
  • 下載
  • 下載
期刊論文
刊名教育實踐與研究
卷期37:1
篇名臺灣正念教育研究與實踐的省思與建議—從佛典「四念處」與卡式當代正念比較為切入
其他題名並列題名;Reflective Insigh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Mindfulness Education in Taiwa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uddhist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and Kabat-Zinn’s Practices
起訖頁63-106
作者釋法照;安康
出版/發行者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出版年月2024/04
出版地臺北市
出版國別臺灣
語文中文
ISSN1993-5633
關鍵字詞卡巴金正念四念處念處經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Kabat-ZinnmindfulnessSatipathana sutra
章節標目摘要(頁63-64)
壹、緒論(頁65-66)
貳、文獻探討(頁66)
參、佛念、卡念與臺灣正念教育的比較分析(頁67-83)
肆、總結與建議(頁84-85)
誌謝(頁86)
參考文獻(頁86-101)
附錄一 臺灣正念教育實務現況分析表(頁102-106)
摘要  正念減壓法(MBSR)由卡巴金博士創建以來,已發展出各種正念介入法,並在許多領域得到正面迴響。本文從卡巴金提倡的MBSR及源頭佛典「四念處」,抽取其共同重視的正念機制,觀察其應用於正念教育的足夠性,並比較兩者在目標、技巧策略的差異,作為臺灣未來正念教育發展的借鏡。研究發現,臺灣正念教育主要依循卡巴金的指導,對「身、受、心念處」偏向基礎性運用,較少涉及高層次心理覺照。而在「法念處」部分,卡巴金改用禪宗的「自然之道」與「完整性」理論,臺灣則相對缺乏關注與運用,也少觸及目標導向元素。本文建議臺灣正念教育應重視「無常、無我」的引導,以及「法念處」的正念系統性思惟,試以淺顯易懂的語彙詮釋,免除宗教化疑慮。未來臺灣正念教育的提昇,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正念研究與實務練習,應擴充「高層次心理素質」範圍,深化正念品質;二是政府主管機關宜整合資源,成立正念研發與師資培育中心,建構完善的教學實務體系。唯有紮實的學術研究作為後盾,再輔以制度性的支持,才能真正健全臺灣正念教育的發展,提昇社會大眾身心健康,促進新世代全人發展。
授權狀態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