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對「全語言」初步的探索,從西方「全語言」運動的來由介紹起,再向讀者說明何謂「全語言」,包含對迷思的釐清、全語言的定義與特色。接著,介紹臺灣一些全語言教學的實例,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到技職和大學。整體說來,這幾個教學實例的結果,都證明學生接受全語言教學後,對語言的學習,比以前更加活潑、主動。然而,全語言的教學,是不是最有效的教學,至今仍在爭議之中。在美國,這樣的爭議已經有三十餘年了,因此,一些美國的學者,開始提出平衡(balance)和橋樑(bridge)的觀念,希望能融和全語言和傳統的教學法,而臺灣也有類似的實驗,證明兩種教學法是能夠整合的。所以,臺灣在引進「全語言」的教學法時,也要注意平衡和橋樑的觀念,採用其優點,但也不是完全將以前的東西一杆子打翻,這樣,在語言的教學上,學生才能得到最大的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