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日進千里的科技及經濟發展,導致資訊化、國際化、高齡化等社會變化進而帶給現代家庭生活非常大的影響。
家政科的教學內涵,是不論處於那一個時代,均必須以培育具有自主獨立生活能力的生活者、創造更美好家庭生活的家庭人、承擔下一世代主流意識及提供協力性的社會人為前提,而這也正是本研究計畫的目的。
在學習家政教育的過程中,所必須探討的問題是
1.在追求自我生活達到自立的基點,培育男女協力建構經營家庭的能力。
2.男女在相互協助的過程中學習養兒育女,認知為人父母的價值與責任。培育具有對高齡化社會支援的善心與關懷社會福祉的愛心。
3.適度的運用資訊,培育出具備主流生活形態的能力。
4.在國際化社會的潮流下培育具備全球性(global)的觀點。
為探索上述的問題,由家政科教育學習的過程,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術,能真正落實在現行的生活場所,則首先必須讓學生具體的理解實踐性與體驗性的教學活動內涵,讓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問題、興趣、關心話題等能與學習活動的內容產生互動性的交流。
再藉由教師所擬定的教學指導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意欲,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目標。
此外,家庭生活伴隨著時代的進展而變化,在學習基本家庭生活所必要的基礎知識與技術的實踐及體驗的學習同時,也必須培養具有因應社會外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因此,以課題解決型學習為教學核心的教育模式,是由學習過程所獲取的基本知識與基礎技術落實實踐於生活中,進而思考培育學生具備創造多樣化家庭生活的實踐態度的指導方法。
本研究係藉由家政科教學課程中所獲取的知識與技術,探討學生是否能確實將其活用於日常的生活中?並能同時培育學生具備創造多樣化家庭生活的實踐的態度與能力。以學生及教師為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探討在學校的家政科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術,對其實際的家庭生活會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在此一前提下,建構本研究計畫,期望能因應多數學生的生活課題、興趣、關心話題與活動之需求,配合家政科的教學過程來提升學習功能的教學方法,進而培育學生具備創造多樣化家庭生活實踐態度的教育新方向。當我們在思考教育改革之際,現行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需求,尤其是在制式的教育型態下,教師以有限的教育資源,把握些許的教學時間,建立家政科教學模式,使課程內容能真正符合社會生活環境的需求,滿足學生學習欲,開創家政科教育嶄新的教學方向。
本研究進行的方法如下:
1. 家政科學習之調查與分析利用問卷調查,確實探究家政科學習的問題所在
2. 擬定實驗教學指導計畫
3. 導入課題解決型學習,實踐教學內容。運用教學內容的實踐程度,探究學生學習的意欲與態度。
(1)導入培育自立生活的體驗課程。
(2)將自我身邊的教育學習延伸至社區整體環境的學習。
(3)探討在未來生活舞台中可能面臨到的生活問題,並思考其因應之道。
本研究進行步驟如下:
1.蒐集相關家政科多樣化家庭生活之資料及研究文獻。
2.規劃此計劃之問卷設計,規劃問卷調查以臨近的台中縣市六所公私立完全中學之國高中生為問卷受訪對象。
3.透過所得之問卷調查,探討分析撰寫研究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