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台灣地區特殊教育基本問題研究
計畫主持人劉春榮
研究者林天祐陳明終柯平順
執行機構國立教育資料館
執行單位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語文中文
關鍵詞台灣特殊教育身心障礙師資培育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現今特殊教育的基本問題:包括學齡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安置的優先取向、學齡階段中重度障礙學生安置政府的責任歸屬、特殊教育師資培育方式途徑及歷程、特殊教育師資流失的原因以及特殊教育立法取向等基本問題。

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受試包括中小學教育人員、特殊學校教育人員、社會福利機構人員、醫療機構人員、各級民意代表、政府行政人員、學者專家及學生家長等八類不同身分人員。獲得以下結論:

一、學齡階段不同身心障礙程度學生安置的優先取向各有不同。

二、不同身分人員對學齡階段不同障礙程度學生安置的優先順序,整體上有一致的趨向,但在剖面分析上仍有差異存在。

三、國小階段與國中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安置的優先順序,有很高的相關。

四、接受不同安置方式學生的家長,對身心障礙學生的安置方式的看法,整體上有一致的趨向,但其間仍有差異。

五、增加特殊學校強迫中重度障礙學生,接受教育是安置中重度障礙學生最可行的方式,其次是增加教養院強迫接受教養。顯示現行在家自行教育的安置方式不被認同。

六、如維持現行中重度障礙學生在家教育的方式,以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及一般教師輪流負責輔導的方式最迫切;另編制專任特殊教育教師專責輔導則勉能接受。

七、受試對身心障礙學生安置責任歸屬的看法,會影響其對特殊教育立法的立法取向。

八、中重度障礙學生的安置宜由教育單位、社會福利單位及醫療單位,依學生障礙程度分工負責。

九、特殊教育中資優教育與身心障礙教育宜分別立法。

十、特殊教育師資宜分類培育。

十一、國中、國小特殊教育師資培育原則上宜由不同師資培育機構負責,但由同一師資培育的途徑也逐漸獲得認同。

十二、特殊教育師資培育,宜先具普通教師資格再接受特殊教育專業訓練,但同時接受普通班教師及特殊教師專業訓練也漸被接受。

十三、特殊教育教師流動率高的原因首推缺乏成就感和工作繁重;其次是在學校不受重視和專業能力不足;待遇不佳、志趣不合和地位低影響則較為有限。

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分別對政府行政機關、特殊教育培育機構、特殊兒童安置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授權狀態已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 緒論3-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3
    第二節 研究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28
    第一節 身心障礙學生的安置9-19
    第二節 特殊教育的立法取向20-24
    第三節 特殊教育師資的培育與流失25-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38
    第一節 研究樣本31-33
    第二節 研究工具34
    第三節 實施程序35
    第四節 資料處理36-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41-158
    第一節 身心障礙學生的安置41-138
    第二節 身心障礙學生安置責任歸屬與特殊教育立法取向139-146
    第三節 特殊教育師資的培育與流失147-1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1-168
    第一節 研究結論161-162
    第二節 建議163-168
  參考資料171-172
  附錄17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