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您目前尚無權限瀏覽數位物件,請洽系統管理員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結構與非結構小團體過程之比較:由結構性小團體領導者對團體現象之了解與介入來看
計畫主持人夏林清
執行機構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執行單位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
語文中文
摘要本研究為團體領導員訓練模式研究之第2年子題研究-「結構與非結構小團體過程之比較」。

本研究選擇由「結構性團體領導者對團體現象的瞭解與介入」為切入的研究面相,並經由對貳個團體案例與三位領導者領導行動的研究達成下列三個研究目標:1.分析結構性小團體設計的功能性作用。2.分析結構性小團體領導者實際帶領行動對團體過程發展的作用。3.考查結構性小團體領導者對非結構性小團體過程的反應。

為了探討結構性團體的設計與帶領,本研究以一壓力免疫團體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為案例。

本研究發現「壓力免疫團體」的活動設計完全依循前述身心健康隻壓力及成功因應之心理適應之概念模型而訂。「壓力與健康之觀念教導」(如身心健康與壓力的關係?什麼是壓力模式)與「控制能力訓練」(如放鬆學習、決策能力、壓力因應技術等)便是整個方案設計的二大內容。換言之,「壓力免疫團體方案」的設計是對壓力因應理論照單全收的一個動作,由這個做法同時是將此一因素相關之分析性視框的作用「擴張延伸」到教育介入的實踐範疇之中了。這裡所指的「照單全收」與「擴張延伸」想指出一個隱含在此種團體方案設計的邏輯中,存在著一個對小團體方法不正確使用,及團體領導能力被束縛住的錯誤;這個錯誤涉及了「了解」與「改變」視框在實踐行動中所可能帶來的錯誤。由實踐行動的觀點來說,我「了解」或「解釋」了人類的特定現象絕不代表我能「改變」它;一位研究者或學者經由研究工作而形成的一套分析的視框架構供給一位團體攏導者一定的參考觀點的價值,但這位團體領導者面對一特定團體欲介入以推動-改變歷程時決不可以就順手將「分析視框」拆解成為「介入策略」的步驟。倘若團體領導再設計其團體如何進行時,「照單全收」的依分析視框中的概念來設計活動,這位領導者的「團體設計」便是混淆了二不同層次視框的一個行動;對原始的分析視框而言,它也因被錯置地使用了。

此次所研究的壓力免疫團體設計便是一個不同層次視框被混淆使用的典型案例。由「設計」做為一種「領導者認識行動之反映」的觀點來看,臺灣近年來興盛發展的許多結構性團體方案,都犯了此一相同的認識邏輯層次混淆的謬誤。同時,絕大多數照「方案」帶活動的團體領導者是未能覺察到這一個錯誤的。當一位領導者未能反思到團體設計中所潛存的此一錯誤時,他很可能在帶領團體時遭遇到下列的困境:困境(一):「活動串連」之「教導」策略與成員「經驗學習」之「過程催化」策略的不相同。困境(二):隱含式自我驗證之領導策略所導致的傾聽了解與探究行動的無能狀態。困境(三):分解式技巧演練所導致之與事件脈絡脫落之無效教導策略。

更進一步來說,習慣了以活動教案來帶領團體的領導者,再面對以成員參與主導的團體過程時,他們再了解複雜與動態的團體現象的認識方式上易呈現下列三個特色:一、活動應用是領導者企圖解決問題的行動,問題解決的思考模式是領導者行動的邏輯。二、個人特質與人際溝通模式的問題界定視框。三、團體對現象與過程進行分析性的無能感與防衛性領導策略。也正是這些認識方式的特色抑制了領導者反映思考能力的提昇。

在這次的研究發現之後,下一年的研究目標將注重在探討:訓練團體對成員觀察員及領導者學習的作用是如何發生的?因為唯有進一步清楚掌握訓練團體此種「強調團體過程的意識學習的運作方式」對台灣團體領導者的能力的提昇有怎樣的意義,我們才能提出一培養有效小團體領導者的訓練模式。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 研究計劃說明4-11
    壹、緣起與目標4
    貳、研究設計:方法與程序4-7
    一、團體個案確定8
    二、設定研究對象8
    三、研究策略設計與方法運用9
  第二章 描述與分析的理論視框12-22
    壹、經驗學習與團體過程12
    一、經驗學習與團體過程12-15
    一、團體脈絡的五個層次16-17
    二、多項度場地的團體表現18
    四、團體領導是在做什麼20-22
  第三章 結構性團體設計及其領導策略23-39
    壹、結構性團體方案的內容與形式分析23
    一、理論視框建構歷程之分析23-29
    二、活動方案設計之分析30-31
    三、團體領導者的領導困境分析32-39
  第四章 非結構性團體過程與結構性團體領導者40-71
    壹、團體乙過程描述40
    貳、結構性團體領導者介入行動的邏輯40-42
    參、非結構性團體觀察經驗的學習43-48
    結論:對臺灣小團體應用方式錯誤的反省49-50
    附錄51-52
  附錄一、團體計畫書(領導者甲提供)53-56
  附錄二、問題解決因應策略概念模型說明57-66
  附錄三67-69
  參考文獻70
  中文部分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