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故事101(上)》紙本書
| 圖書全文 | |
| 主要題名 | 《臺灣小故事101(上)》紙本書 |
| 書名 | 《臺灣小故事101(上)》紙本書 |
| 其他題名 | 並列題名;Taiwan Story |
| 作者 | 主編: 戴寶村 |
| 出版/發行者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 出版中心 |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
| 出版年月 | 2020/10 |
| 出版地 | 新北市 |
| 出版國別 | 臺灣 |
| 關鍵字詞 | 臺灣小故事;島國意象;族群歷史;本土藝文;打拚精神 |
| ISBN | 9789865461065 |
| GPN | 1010901394 |
| 語文 | 中文 |
| 授權狀態 | 已授權 |
章節標目
| 標題 | 頁數 |
|---|---|
| 島國意象 | 1-83 |
| 一府二鹿三艋舺/蔡承豪 | 8-11 |
| 八通關與玉山/陳慧先 | 12-15 |
| 女巫之湯/蔡承豪 | 16-19 |
| 火車快飛—鐵道到高鐵/蔡承豪 | 20-23 |
| 太魯閣峽谷/劉克襄 | 24-27 |
| 古早俗語中的科學/吳慶年 | 28-31 |
| 走過一世紀的臺灣博物館/蔡承豪 | 32-35 |
| 金光沖沖滾—烏魚炒米粉/蔡承豪 | 36-39 |
| 到滬尾看石滬/彭增龍 | 40-43 |
| 哈瑪星到高雄火車站/蔡承豪 | 44-47 |
| 桃米里的青蛙會挑米/彭增龍 | 48-51 |
| 探訪板橋林家花園/吳美枝 | 52-55 |
| 番薯情/凌煙 | 56-59 |
| 臺灣百合遍地開/陳麗華 | 60-63 |
| 臺灣帝雉/劉克襄 | 64-67 |
| 臺灣海翁—鯨魚/劉克襄 | 68-71 |
| 臺灣鮭魚的正名/周以正 | 72-75 |
| 橫越臺灣屋脊/吳美枝 | 76-79 |
| 霧峰林家花園/董宜俐 | 80-83 |
| 族群歷史 | 84-226 |
| 大分事件/沙力浪 | 84-87 |
| 太平洋上的一彎明月—蘭嶼的拼板舟/劉怡秀 | 88-91 |
| 六堆精神/吳美枝 | 92-95 |
| 切膚之愛—蘭大衛/張復聚 | 96-99 |
| 先民灌溉的智慧/詹明勇 | 100-103 |
| 老芋新臺灣人—廖中山/陳慧先 | 104-107 |
| 西拉雅—阿立祖/陳孟君 | 108-111 |
| 牡丹社事件/張益仁 | 112-115 |
| 金瓜石的黃金夢/蔡永強 | 116-121 |
| 金廣福的開墾故事/吳美枝 | 122-125 |
| 阿拉伯人在臺灣—鹿港丁家的故事/李進億 | 126-131 |
| 邵族的逐鹿傳奇/陳孟君 | 132-135 |
| 看見靈魂部落的重建/劉炯錫 | 136-139 |
| 紅眼睛的巴利/陳孟君 | 140-143 |
| 美濃惜字亭/左春香 | 144-147 |
| 消失的矮人/陳孟君 | 148-151 |
| 馬偕以臺灣為「最後的住家」/張復聚 | 152-155 |
| 泰雅族的女英雄—達帕斯.莎韻/拉娃.布興 | 156-159 |
| 泰雅族紋面的起源/魏如惠 | 160-163 |
| 郭錫與公圳/蔡承豪 | 164-167 |
| 郭懷一抗荷事件/張惠敏 | 168-171 |
| 棒球推手—陳耕元/謝士淵 | 172-175 |
| 黃賢妹情歸大地/李喬 | 176-179 |
| 過了三貂嶺 毋敢回頭想某囝/蔡承豪 | 180-183 |
| 萬山岩雕的文化密碼/黃有祿 | 184-187 |
| 義民爺保鄉衛土/左春香 | 188-191 |
| 愛愛寮的故事—施乾和清水照子/楊國慶 | 192-195 |
| 痲瘋救濟之父—戴仁壽/楊國慶 | 196-199 |
| 跨越彩虹橋—莫那.魯道/陳慧先 | 200-203 |
| 臺灣三寶之腦丁血淚史/蕭景文 | 204-207 |
| 臺灣醫學之父—杜聰明/楊國慶 | 208-211 |
| 噶瑪蘭族/谷穆德阿督普 | 212-215 |
| 賽夏族矮靈祭paSta'ay/王齡瑤 | 216-219 |
| 羅成斷指悟道/李喬 | 220-223 |
| pasibutbut—「八部合音」的由來/沙力浪 | 224-2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