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案研究無紙本資料,敬請見諒!※
本研究係以文獻分析法、調查法、焦點團體(含美術、音樂與表演藝術教師,及專家學者)諮詢座談的方式、行動研究,蒐集、彙整、研發、並實驗主題課程設計之教學與評量策略,以建構應用模式,並強化教育改革實踐之基礎。
本研究執行時間為一年,主要之研究步驟如下:(一)擬定研究計畫。(二)探討相關教學與評量策略文獻與理論。(三)整理國內已發展之有關案例與作法。(四)收集、整理與剖析現行試辦學校之案例與作法。(五)研擬本案整體課程設計之主題及發展各階段之細節主題。(六)研發第一、二階段之課程內容、教學與評量策略。(七)召開第一次諮詢座談會。(八)實驗所研發之第一、二階段之課程內容、教學與評量策略。(九)建立第一、二階段之教學與評量策略及其應用模式。(十)研發第三、四階段之課程內容、教學與評量策略。(十一)召開第二次諮詢座談會。(十二)實驗所研發之第三、四階段之課程內容、教學與評量策略。(十三)建立第三、四階段之教學與評量策略及其應用模式。(十四)比較、歸納、與整理教學策略及其應用模式。(十五)召開第三次諮詢座談會。(十六)彙整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主要研究發現:本研究從教學與評量的理論基礎,以「人」與「環境」的互動作為課程統整的軸心,發展出各教育階段「認同」、「變化」、與「社區」主題之跨科及科際(或多科)課程,其中「認同」的主題再細分為「自我」、「學校」、「國家」、「世界」;「變化」的主題再細分為「色彩」、「形式」、「表現」、「內容」;「社區」的主題再細分為「居民」、「環境」、「建築」、「文化」。總計國小提出九個、國中提出三個,共十二個案例(均包括視覺藝術,音樂及表演藝術)。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試辦學校之書面資料呈現極為簡略,以教案設計之撰寫為主,較少述及設計的理念及其與能力指標之關係,且評量的方式大多僅以文字簡略帶過,或以學習單的方式附代呈現而已。本研究以所探討之一般教學法、評量途徑與方法、及藝術學科之探究方法作為協同合作教師發展其教學與評量策略之基礎,然後由專家學者與第一線教師共同營造教學的策略及應用的可能性,雖然,在實際發展與操作部份課程時,由於無法兼顧每一階段三內涵(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的協同合作教師均由同一學校的教師參與,在聯絡討論課程設計上較難配合,但也是目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所必然面臨的問題,惟這些問題未來必然可以充份利用科技通訊媒體予以有效的解決。
各案例之設計,在體例上,大體是一致的,但是因教學內容的不同所使用的教學與評量策略便有所變化,甚至因教育階段的不同,也有繁簡之別。譬如,在評量的方式上,有些案例只作原則性的規劃,有些案例則無論是評量的指標或評量的配分比,均作詳細的設計,二者的作為或許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均能與目標相呼應,如此所以能提供給教師們較為多元的思考與作法。此外,各藝術學科領域教學內容與份量之分配,應予以彈性處理,視所預期學生學習的重點而作必要的調整,不宜進行僵化的分割,畢竟所有的教學活動是植根於學生能學習與瞭解,希望這些案例能夠具體的提供教學者建設性的參考資訊。統整課程的教學策略可以有許多的樣態,應用時,可以就學生的特質、教師、學校與地區的特色等因素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後採取最佳的選擇。
結論及建議事項:有關本案之延續發展,擬就「立即性」與「長期性」可辦理之研究與活動建議如下:
(一)立即可行建議:1.辦理「藝術與人文」教學與評量策略研討會。2.辦理「藝術與人文」課程發展、教學與評量工作坊研習會。3.研擬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藝術教師專業知能與素養手冊以作為各縣市政府徵聘合格教師之指南。4.辦理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國小、中藝術教師基礎知能研習會。5.成立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表演藝術教師群,分區支援學校教學;各校缺少表演藝術師資,統整教學無表演老師可作協商。現行師資聘任辦法應儘速修正,以利新師資的引進。6.研發以六大議題為主軸之「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模式。7.辦理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生藝術學習過程/成果展覽及教學研討會。
(二)長期性建議:1.建構藝術教育教學資源分享與支援網站。2.定期辦理全國性國民中小學藝術教育教學評鑑。3.定期辦理全國性國民中小學藝術教育教學研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