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高中基礎生物學教學目標具體化,作為培養學生基本能力之參考,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高中一年級必修課程「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內容。分析結果及重要發現分述如下:
(一)各章教材可達成之教學目標類目分析結果顯示,在認知目標領域上,各章教材因主題不同,所能達成的目標類目也就不同。第一章著重於生命的本質,第二章著重於生命的維持,第三章偏重於生命的延續與歧異,第四章及第五章則大部分教材屬於生命與環境的範疇。基礎生物學的課程架構係以認知目標領域為基礎,即以認知領域各目標類目作為教材章節選編教材的依據。
(二)在技能目標領域方面,觀察、分類、試驗操作等基本技能所佔的比率不高,反而是推理、資料解釋等技能目標類目所佔比率最高。推究其原因,蓋與基礎生物學課程設計係以「知識」為中心而非以「活動」為中心有關。
(三)在情意目標領域上,累計結果雖以「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所占比率最高,但集中在前面三章,亦即與環境教材無關的單元。教材之所以可以達成某種情意目標類目,仍與其教材內容及性質有密切關連。
(四)各章各單元教材行為目標及目標階層分析結果,認知行為目標目標階層中,各章教材教學目標以「知識」層次之目標最多,其次為「理解」層次之目標。高層次之認知目標階層,如分析、綜合、評鑑等所占的比率較低。在技能目標方面,以「察覺」階層面標所占比率最高,其次為「倣效反應」及「創造」等技能層次之目標。情意目標方面,前面三章教材以「精明」及「尊重學理結構」所占比率較高,後面兩章則以「責任感」所占比率較高。
(五)本研究經教學目標分析並擬訂具體行為目標後,參考中小學十大基本能力,發展出高中「基礎生物學」10項基本能力及29項能力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