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課程及其相關學科課程發展與評鑑機制之國際比較研究
研究計畫及報告 | |
計畫類型 | 個別型研究 |
計畫名稱 | 生活課程及其相關學科課程發展與評鑑機制之國際比較研究 |
研究者 | 洪若烈;李駱遜;趙鏡中;黃茂在;陳美如;陳錫祿;范信賢 |
執行機構/主管機關 |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
執行單位 |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
語文 | 中文 |
關鍵詞 | 課程評鑑;德國生活課程;美國生活課程;中國生活課程;香港生活課程;紐西蘭生活課程;比較教育 |
摘要 | |
授權狀態 | 未授權 |
章節標目
標題 | 頁數 |
---|---|
第一章、緒論 | 1-4 |
第一節、整體研究架構與本研究位置 | 1-2 |
第二節、研究背景 | 2-3 |
第三節、研究目的、方法與範圍 | 3-4 |
第二章、德國生活課程相關學科之課程發展與評鑑 | 5-33 |
第一節、前言 | 5 |
第二節、德國的課程改革 | 5-10 |
第三節、德國生活相關課程的改變—實用課程的發展背景 | 11-14 |
第四節、德國實用課程的內涵 | 15-19 |
第五節、德國課程評鑑的機制 | 19-25 |
第六節、台灣與德國生活相關課程的並列與比較 | 25-32 |
第七節、結語 | 32-33 |
第三章、美國生活課程相關學科之課程發展與評鑑 | 34-47 |
第一節、前言 | 34 |
第二節、美國小學生活相關課程發展(內涵) | 34-43 |
第三節、美國小學生活相關課程評鑑 | 43-46 |
第四節、結語 | 46-47 |
第四章、中國大陸生活課程相關學科之課程發展與評鑑 | 48-68 |
第一節、前言 | 48-49 |
第二節、中國大陸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 49-54 |
第三節、生活與品德課程的設置背景 | 54-55 |
第四節、中國大陸生活與品德課程的內涵特色 | 55-59 |
第五節、大陸課程的評鑑理念及模式 | 59-61 |
第六節、台灣與大陸生活相關課程的並列與比較 | 61-68 |
第七節、結語 | 68 |
第五章、香港生活課程相關學科之課程發展與評鑑 | 69-80 |
第一節、前言 | 69 |
第二節、課程發展背景 | 69-72 |
第三節、課程內涵 | 73-76 |
第四節、課程實施 | 76-80 |
第六章、紐西蘭生活相關課程實施的教育經驗 | 81-94 |
第一節、前言 | 81-82 |
第二節、地理位置 | 82 |
第三節、教育制度與現況 | 82-86 |
第四節、三個領域的課程 | 86-92 |
第五節、評量 | 92-93 |
第六節、結語 | 93-94 |
第七章、代結語—啟示與反思 | 95-101 |
第一節、思考什麼樣的課程結構對學生最具價值—課程的分化與統整 | 95-96 |
第二節、如何在兒童的真實生活與基礎知識之間尋求平衡 | 96-97 |
第三節、如何落實課程實施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協調 | 97-99 |
第四節、建立課程決策的理性模式—從政治權力到實驗研究 | 99-100 |
第五節、建立正確的評量與課程的關係 | 100-101 |
第六節、思考什麼樣的評鑑對課程發展最有利—建立課程評鑑機制 | 101 |
參考書目 | 102-104 |
延伸閱讀
- 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