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doImage
  • 放大
  • 下載
  • 下載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飆車少年(學生)暴力行為之分析與輔導對策
計畫主持人蔡德輝楊士隆
研究者鄧煌發
執行機構教育部
執行單位中央警官學校
語文中文
關鍵詞青少年問題飆車暴力青少年輔導青少年行為
摘要近年來少年(學生)飆車問題日益嚴重,不僅造成許多交通意外事故,導致無謂傷亡,同時朝暴力之負面方向發展,屢次引發治安事故,造成民眾巨大恐慌。內政部警政署之資料統計顯示,民國八十二年七月一日起至八十三年十月一日止,台灣地區之少年飆車事件共計發生45件,造成6人死亡,86人受傷之慘劇。為此,本研究針對飆車少年(學生)從事暴力攻擊行為進行個案探討,俾研擬妥適之防治對策供政府相關單位參考。

本研究於八十三年十一月起,以質的個案研究法對台灣地區四個少年觀護所(臺北、臺中、高雄、花蓮),因飆車暴力攻擊行為,而接受收容之犯案帶頭少年(學生)21名進行半結構式之深入訪談。研究結果發現,少年(學生)飆車暴力攻擊行為之成因至為複雜,包括飆車成員遭欺凌欲討回公道、對方越線、因飆車發生事故,懷恨洩憤等原因。這些暴力行為大致與當前少年具衝動性、充滿激情、挫折忍受力低、人際關係處理拙劣等有關,在同儕之壓力下,極易衍生暴力攻擊行為。此外,本研究進一步發現,飆車犯案少年大多在早期即呈現偏差與問題行為型態,父母疏於管教或管教不當,且大部分無法適應學校生活。

綜合言之,本研究認為少年(學生)飆車暴力事件突顯出當前社會許多病態現象,而非單純之青春期少年斷乳問題,因此其防治對策應是多元性的,從嚴格執法及改善家庭、學校、社會病源,從治標、治本二大方向齊頭並進,始能展現防治少年(學生)飆車暴力行為之效果。

授權狀態已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緒論1-5
    第一節、問題緣起1-2
    第二節、研究目的3
    第三節、名詞解釋3-5
  第二章、文獻探討7-15
    第一節、飆車事件之沿革與發展7-8
    第二節、少年飆車行為成因文獻探討8-11
    第三節、少年飆車行為特性相關文獻探討11-15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過程17-22
    第一節、研究範圍18
    第二節、研究對象18-19
    第三節、研究內容19-20
    第四節、資料蒐集過程20-22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23-113
    第一節、北部地區個案研究結果23-45
    第二節、中部地區個案研究結果45-98
    第三節、南部地區個案研究結果99-103
    第四節、東部地區個案研究結果104-11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15-122
    第一節、結論115-117
    第二節、少年飆車問題之防治措施117-122
  參考書目123-126
  附錄一、大眾傳播媒體登載少年飆車暴力資料一覽表127-130
  附錄二、中部地區飆車少年行為分析一覽表1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