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您目前尚無權限瀏覽數位物件,請洽系統管理員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檢視校園性騷擾事件與輔導策略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陳皎眉
研究者孫旻暐
執行機構教育部
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
語文中文
關鍵詞校園性騷擾申訴制度輔導策略
摘要校園本是一個寧靜、祥和,學習知能的場所,但由於社會的變遷,金錢、暴力、政治等因素入侵學校,其中「性騷擾」更是令人憂心的嚴重問題。從民國83年師大「七匹郎事件」及中正大學性騷擾案,和成淵國中男學生集體施暴、猥褻女學生,乃至於民國85年文大講師非禮同性戀男學生,及同年國光藝校男學生棒打、雞姦學弟一事。一件比一件駭人聽聞,一次又一次震驚社會。

因此,有鑒於校園性騷擾事件的普遍及其影響之重大,本研究擬採兩方面來探討性騷擾的處理情況;另一方面則是將性騷擾事件方為五大類型:性別騷擾、性挑逗、性賄賂、性要脅與性攻擊,調查各類型之校園性騷擾行為發生的頻率、加害者資料、發生時間及地點等,並且了解學生對於學校申訴制度與輔導單位之需求、知覺、評價、信任程度等。

本研究使用之二份問卷,均採研究者自編式問卷,分別為校園性騷擾調查研究(學務長版)及校園性騷擾研究(學生版)。前者所使用之受訪者為全省各公私立學校大專院校共79所之校務長或性騷擾事件之處理單位負責人;後者為依全省北中南三區各公私立大專院校之比例,選取十一所學校,並於各校選取約150位學生為受訪者,採團體施測方式作答。

在學務長版的回收資料徵,就所收集到之79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結果中發現,只有一半學校已經成立校園性騷擾事件的專責處理單位,其餘的學校則正在規劃中或尚未有相關規劃;此外,在所有的受訪學校中,訂有明確反性騷擾政策的學校也是不到一半。至於在反性騷擾的課程訓練、性騷擾資訊的刊物、反性騷擾的影帶方面,有提供的學校之比率並不高;而有宣導過反性騷擾政策及申訴管道以及有提供性騷擾受害者法律上協助的學校則相對地在比例上較高。

學校再最進一年內手理性騷擾申訴事件之建樹及調查後成立之建樹平均而言不到一件,而在處理上遭遇之主要困難為調查及蒐證上之困難、調查之權力依據不明確、對加害者的強制輔導效果不彰及所需人力不足等等;然而就填答者自行推估在這一年內學校所發生之各種型式的的性騷擾件數來看,平均而言亦均不到一件(發生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性騷擾事件除外)。最後,學校最希望教育不提供的資源主要是反性騷擾的相關影代、協助學校處理校園性騷擾事件、提供反性騷擾的相關手冊、提供相關輔導人員的培訓及提供相關經費等等。

而在學生版的回收資料中,就所收集到之1537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結果中發現,在性騷擾的五種類型中,性別騷擾與性挑逗是比較常發生的類型。當學生遭遇到性別騷擾或性挑逗時,其處理的方式主要為:忽視所發生的性騷擾事件或部作任何處理、告訴其他認識的仁、當面制止加害者的性騷擾行為以及避免與性騷擾加害者的再次接觸;然而當學生遭受到性賄賂、性要脅或性攻擊時,除了採用前述的方式之外(不包括忽視所發生的性騷擾事件或不作任何處理),學生還會向學校性騷擾專責單位提出申訴或者向學校輔導單位請求協助,有時甚至自行尋求校外法律途徑處理。而學生對於週遭有關性騷擾事件發生狀況的知覺則與上述之實際發生狀況一致。

關於加害者的部份,調查結果顯示加害者與被害者為異性的情況多餘同性的情況,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關係主要為同學及陌生人,年齡則是以21-30歲即20歲以下的人為主;至於在發生場所及時間方面,教室、學校宿舍及校園僻靜處是主要的地點,時間則集中在2:00pm--5:00pm與8:00pm--11:00pm。

相較於申訴制度而言,固然學生對於輔導制度的存在與否較為熟悉,但其對於申訴制度與輔導單位兩者的實際內涵則都相當陌生,不過大多數的學生仍認為這兩者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此外,學生獲知申訴制度及輔導單位相關訊息的管道是相當一致的,不外乎學生手冊、新生訓練、校內刊物及師生告之。學生對於申訴制度及輔導單位的評價及信任程度整體而言是相當正向的,唯讀在幾個議題上學生仍抱持懷疑的態度,如:是否能避免受害者再次受到騷擾、是否能確實防止基害人的報復行動等等。至於學生對於提出申訴及求助輔導單位的意願方面,弱學生遭受的是性別騷擾獲性挑逗時,期意願並不是相當地高;但是一旦當期遭受性賄賂、性要脅獲性攻擊時。其意願則大大地提高。

最後,建議教育部針對校園性騷擾申訴制度的建立提供相關的資源及援助,並且建立一全國性的校園性騷擾聯絡及防治網路。而在校園性騷擾研究方面則建議定期執行追蹤研究,以作為校園性騷擾現況的指標,以及性騷擾相關機制運作效果的驗證。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 緒論1-33
  第二章 研究方法34
    第一節 校園性騷擾調查研究(學務長版)34-39
    第二節 校園性騷擾調查研究(學生版)40-47
  第三章 研究結果48
    第一節 校園性騷擾調查研究(學務長版)48-58
    第二節 校園性騷擾調查研究(學生版)59-67
  第四章 討論與建議68
    第一節 校園性騷擾調查研究(學務長版)68-71
    第二節 校園性騷擾調查研究(學生版)72-80
    第三節 建議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