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落實兩性平等教育
研究者蘇芊玲馬蕙蘭吳嘉麗彭婉如馬玨
執行機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語文中文
關鍵詞兩性平等教育性別認知學校教育性別教育
摘要解嚴之後的台灣,改革呼聲四起,其中,對教育改革的期盼尤其殷切。但截至目前為止,許多的討論重點都擺放在升學制度,師資的養成管道等方面,對於兩性平等的問題,雖然已有許多關心的人士以及民間婦女團體和教改團體提出過不少的建議,但引發的注意還是相當有限。

教育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相當嚴重,不斷爆發的性騷擾事件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其他如教材內容、師生互動、師資結構、空間設計、輔導技巧、專責主管機構、甚至成人部份的婦女教育,都存在著許多根本的問題。

兩性之間的不平等主要緣於傳統男尊女卑的文化對兩性角色的刻板定位所致,過去長久以來,此刻板印象卻又透過種種教育的方式不斷地被複製加強,以至於雖然時代進步了,教育水準提升了,兩性之間不平等的差距卻未見有多少改善。但如在九0年代的今天,我們仍然無法對此問題加以深切反省並積極從事改革,不但不符合現代的教育理念,創造兩性平等社會的目標亦將遙遙無期。

在學校教育的部份,欲落實兩性平等的目標,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全面檢討教科書:各級學校的各科教科書,不管內容或插圖,都仍普遍複製男女刻板印象,不僅強化性別區隔,更不利女學生的學習,因此,應儘速由具有兩性平等意識的人士組成編審委員會,審查所有由民間或官方所編定的教科書籍。另外,許多課程如電腦、家政、軍訓、護理等,應嚴禁採行性別區隔的上課方式。

二、改進教學態度與方法:教師對學生之性別認知與引導,扮演重要角色,平日師資養成過程中,應在教育學程中加入兩性平等課程;現職教師亦應在進修研習機會中加入此方面課程。輔導老師尤應多加強相關之認知與技巧。

三、設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各級學校應立即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平日負責推動全校師生家長的兩性平等教育,如有性侵害、性騷擾、性別歧視等問題發生時,則接受申訴並負責處理或通報。

四、提昇行政及決策階層女性的參與率:現今各教育單位及各級學校行政決策階層中男女性別比例仍極不平衡,致使決策難免偏頗,亦經常始女教師之需求與權益受到忽視。今後,應明訂政策保障提拔女性參與,達至兩性平等目標。所有主管人員之甄試應將兩性平等教育理念納入考核項目。

五、設立「婦女研究學程」:在大學校園內提供「婦女研究學程」,由具備婦女研究背景之學者授課,以加強師生兩性平等教育。此學程考已經由通識課程或教育學程修習,亦可獨立開設,修畢一定學分者頒與授業證明。

另外,在成人教育部分,基於婦女經常是正規教育中的不利人口,也是就業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因此針對已經離開學校的婦女提供婦女成人教育,當然有其必要性。而為了因應婦女不同的需求,婦女成人教育應該包括下列幾種內涵:補校教育、職業技能教育、親職教育、社區教育、以及權利認知教育。而為全面普遍有效推廣,應成立常設性婦女成人教育主管機關,專責師資培養、教材編纂、教法研發等事務。另應與多年來在婦女成人教育已卓有小城的民間婦女團體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此工作。至於一般成年男性,則可利用公司機關在職研習的機會,加入具有現代觀念的兩性平等課程,或透過類似「紳士學苑」的社教管道,加強兩性平等意識。

從事教育改革雖然不一定有立竿見影之效,但不開始則永遠無所成,因此,如何看輕目前種種教育問題的癥結,並立即對症下藥,克不容緩。其中,落實兩性平等

教育更是重要,否則,建立一各兩性真正平等的現代民主社會的目標永遠不可期。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 改革理念1-2
  第二章 現況分析3-4
  第三章 建議改革項目5-6
  第四章 改革項目說明7-10
  參考資料11
  附件一、國小兩性平等教育實施之現狀、缺失與可行方案13-20
  附件二、國中兩性平等教育實施之現狀、缺失與可行方案21-30
  附件三、高中職校兩性平等教育實施之現狀、缺失與可行方案31-41
  附件四、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實施之現狀、缺失與可行方案43-54
  參考文獻55-56
  附件五、成人婦女兩性平等教育實施之現狀、缺失與可行方案5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