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doImage
  • 放大
  • 下載
  • 下載
期刊論文
刊名國立編譯館館刊
卷期30:1-2
篇名《穀梁傳》中關於《春秋》史事記載原則的解釋觀念
起訖頁35-66
作者吳智雄
出版/發行者國立編譯館
出版年月2001/12
出版地臺北市
出版國別臺灣
語文中文
關鍵字詞穀梁傳春秋史書孔子魯國
章節標目一、前言(頁35-36);二、魯國史事的記載觀念(頁36-53);三、列國史事的記載觀念(頁54-61);四、史書體例與編寫觀念(頁61-64);五、結語(頁64-65)
摘要《春秋》原始性質是史書,功能在記載歷史事件。相傳《春秋》經過孔子筆削,隱含微言大意,其微言大意為何?三傳各有看法。本文以《穀梁傳》為主,探討其對《春秋》中歷史事件記載原則的詮釋觀點。《穀梁傳》對各個單獨事件的看法,可歸納為魯國史事的記載觀念、列國史事的記載觀念及史書體例與編寫觀念。《穀梁傳》認為《春秋》有尊魯的觀念,即記載史事時以魯國為主;他國人物並書時,以魯公與魯大夫為先,並為魯諱恥、諱敗;而列國若干史事因與魯有關,方得書於《春秋》中。凡此皆可看出《春秋》的尊魯觀念。此外,《穀梁傳》認為史事的記載應有著信傳疑的精神,並不遺漏各季首月的記載,以維持編年史的體例。史書並應有記異事的功能,且記史者可利用輕重事互舉的寫史手法,可說是《穀梁傳》的史學觀念。
授權狀態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