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從臨床工作觀點探討國小學童自我保護之認知、感覺與行為反應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吳就君張利中洪素珍林燕卿
執行機構教育部訓委會
執行單位勵馨基金會
語文中文
摘要台灣雖然近年來對兒童保護非常重視,但同時台灣的民眾及兒童對性虐待並不是很清楚,因而有較低的性犯罪舉發率,且人們傾向不願相信兒童性虐待的真實性(Hung, 1994),因此有必要加強兒童自我保護的概念與作為能力,以達到預防性侵害的目的;為提供給國內兒童合宜的自我保護課程及教材,乃進行一系統的實驗教學的介入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來發展教案、教材及教師之訓練,以達預防之目的。

共有台灣地區北、南、東三個地區三所國民小學志願參與本研究計畫,本研究採用不等組之實驗對照研究設計(non-equivalent experiment control group design),研究對象以班為單位隨機分配為實驗組及對照組。每校各選取2班實驗組(一班中年級、一班高年級),2班對照組(一班中年級、一班高年級),共計實驗組六班、對照組六組,總計完成前測、後測及後後測之學生共406名。本研究另以結構式訪談的方法,進一步的收集有關研究過程評價的資料,總計訪談學生58位,家長5位,及參與介入教學班級的教師5位。

實驗介入對於國小學童「如果是我認識的人要抱我或摸我,我不願意時,我會不好意思說不要」及「如果答應一個人保守秘密,後來我發現那個秘密是不對的,可是我已經答應了,還是要保密」等概念、「面對威脅時」及「打兒童保護專線電話」的行為反應;和面對五種情境的行動策略上有顯著的立即效果,實驗介入的延宕效果並不明顯。

參與研究的學童、家長和教師多對實驗教學有正向的評價,並對教材、內容有諸多的建議。

授權狀態已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壹、緒論1壹、緒論.pdf
    一、前言1一、前言.pdf
    二、研究目的2二、研究目的.pdf
  貳、文獻探討3-12貳、文獻探討.pdf
    一、自我保護之課程目的3-5一、自我保護之課程目的.pdf
    二、自我保護方案之變化性5-8二、自我保護方案之變化性.pdf
    三、課程之效果8-11三、課程之效果.pdf
    四、預防課程的反省11-12四、預防課程的反省.pdf
  參、研究方法13-16參、研究方法.pdf
    一、研究對象13一、研究對象.pdf
    二、介入實驗教學之設計13二、介入實驗教學之設計.pdf
    三、測量工具13-15三、測量工具.pdf
    四、實驗介入教學內容(見附錄二)15四、實驗介入教學內容(見附錄二).pdf
    五、研究過程15-16五、研究過程.pdf
  肆、結果與討論17-22肆、結果與討論.pdf
    一、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17一、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pdf
    二、實驗介入、性別與年級對兒童自我保護概念與行為的效果與影響17-19二、實驗介入、性別與年級對兒童自我保護概念與行為的效果與影響.pdf
    三、研究對象對教學過程的評價19-21三、研究對象對教學過程的評價.pdf
    四、教師與家長訪談資料21-22四、教師與家長訪談資料.pdf
  伍、結論與建議23-37伍、結論與建議.pdf
  參考文獻38-41參考文獻.pdf
  附錄一、保護個人身體安全意見表43-47附錄一、保護個人身體安全意見表.pdf
  附錄二、教案內容48-60附錄二、教案內容.pdf
  附錄三、自我保護61-97附錄三、自我保護.pdf
  附錄四、教師訪談內容98-110附錄四、教師訪談內容.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