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doImage
  • 放大
  • 下載
  • 下載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高級中學以下學校藝術欣賞課程之研究規劃
計畫主持人湯堯林伯賢
研究者方惠光朱美玲劉晉立黃鳳儀
執行機構教育部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學院
語文中文
關鍵詞藝術教育藝術欣賞課程藝術欣賞課程規劃表演藝術欣賞課程視覺藝術欣賞課程音像藝術欣賞課程藝術欣賞教學活動藝術欣賞教材教法
摘要藝術的發展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指標,而國民對於藝術欣賞能力的普遍水準則是檢視一個國家民素質與社會進化程度的重要依據。以往國內藝術教育的發展多偏重於專業藝術人才的養成,並針對高等教育及部分技職教育,提供極為有限的學習管道。在中等以下學校教育中,雖然設有美術(美勞)、音樂、工藝等藝能科目,然其教學多偏重於實作演練,實難藉達到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培養國民藝術欣賞能力的目的。

藝術教育法公布實施後,為藝術欣賞教學在中等以下學校的推動,奠定了法源依據,其中明訂藝術欣賞課程應列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共同必修之規定,更為我國藝術教育建立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本研究即基於上述背景,期藉由相關文獻之探討,先建構藝術欣賞課程之理論基礎,再彙整國內相關領域學者專家之意見,建立藝術欣賞課程設計的共識與內涵,並進一步提供具體建議,研擬各階段藝術欣賞教學之單元目標,作為訂定藝術欣賞課程標準之參考。

在主要架構上,對於藝術欣賞課程,本研究係依據民國八十六年公布之藝術教育法對於藝術教育之分類,分為表演藝術、視覺藝術以及音像藝術三個學群。在課程內涵的規劃上,主要擷取DBAE(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以學科取向之藝術教育的理念,對於藝術欣賞課程內涵方面,整合四種藝術學術領域:藝術創作、藝術史、藝術批評以及美學,以期達成教學目標。

在課程之結構過程中,為配合學校層級,以及與社會現況相結合,對於課程規劃,則強調兼顧「學習者之需求」以及「社會環境之真實性」。綜合相關文獻及多次專家會議之意見,本研究除彙整藝術欣賞課程在中等以下學校教學之階段性目標之外,為配合未來建立各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欣賞課程之課程標準,本研究進一步依據各階段教學目標研擬編寫成具體之學習行為目標,經多次專家會議修正,復藉由問卷以五點量表型式重新整合專家意見,修訂完成各階段藝術欣賞教學之行為目標。而為使藝術欣賞課程,能具體落實在中等以下學校教學之中,本研究特根據前述研究之成果,以國中之階段教學目標為對象,編定教學活動設計範例提供作為參考,並詳列於附件之中。

綜合前述所得各項結論以及在研究過程中,從相關文獻資料獲之啟示與專家提供之意見,本研究亦在課程規劃、師資提升以及教材教法等方面提出配合性建議。

授權狀態已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 緒論6-33
  第二章 表演藝術欣賞課程之研究規劃34-47
    第一節 表演藝術的意義與目的34-35
    第二節 背景分析35-39
    第三節 表演藝術欣賞課程目標芻議39-42
    第四節 階段性單元教學目標之研訂42-46
    第五節 結語47
  第三章 視覺藝術欣賞課程之研究規劃48-59
    第一節 視覺藝術欣賞課程的意義與目的48-49
    第二節 背景分析49-51
    第三節 視覺藝術欣賞課程目標芻議51-55
    第四節 階段性單元教學目標之研訂55-58
    第五節 結語59
  第四章 音像藝術欣賞課程之研究規劃60-77
    第一節 音像藝術欣賞課程的意義與目的60-63
    第二節 背景分析63-65
    第三節 音像藝術欣賞課程目標芻議65-70
    第四節 階段性單元教學目標之研訂70-76
    第五節 結語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8-146
    第一節 結論78-98
    第二節 建議99-101
    第三節 教學活動計劃示例102-146
  參考書目147-155
  附錄1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