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您目前尚無權限瀏覽數位物件,請洽系統管理員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台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職業生活素質之研究(Ⅲ)—台灣地區視障、聽障及肢障青年職業生活素質之評估
計畫主持人許天威蕭金土
執行機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執行單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語文中文
摘要本研究旨在評估台灣地區就業之障礙青年(十六足歲至三十歲)之職業素質,並提出增進其職業生活素質之建議。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抽得合乎台灣四地區,障礙三類別,高低兩年齡組,以及性別等條件之障礙者270名,經訪視調查研究後,資料全部回收。為加強計質之研究,復深入觀察與評估十二位就業個案案主之現職的職業生活素質。研究工具計有五項:有本研究自編之「職業生活素質量表」與「職業生活素質評估側面圖」二者,另外有本整合型之其他子研究的三種工具,亦即「心理生活素質量表」、「學校生活素質量表」與「社區生活素質量表」等三者。運用「職業生活素質量表」所得之研究結果顯示(一)不同障礙類別青年之就業職業種類不相同。(二)障礙青年之月薪、每日工時、福利、保險等客觀之職業生活素質指標多符合一般標準。(三)除「性別」外其他變項:年齡、障礙等級、婚姻狀況、家長社經地位等變項對於職業生活素質主觀指標有不同程度之影響差異。對於十二位就業障礙青年的個案進行深入觀察與評估後,也發現大部分個案之職業生活素質得分皆居於「可」的等級。根據研究者將三個相關生活素質領域,即學校生活、社區生活與心理生活之生活素質數據對職業生活素質所得之數據進行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後發現這三個變項能有效地預測就業障礙青年的職業生活素質之若干要素。研究者建議應落實社會政策,妥慎安排障礙者之學校生活、社區生活與心理生活以便增進其職業生活素質,同時要喚醒家庭對就業障礙者之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從個案的深入觀察來評估障礙者對於職業生活的主觀感受。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問題與假設2-24
    第三節、名詞界定24-25
  第二章、文獻探討26
    第一節、生活素質、職業生活素質的涵義26-30
    第二節、障礙者職業生活素質的評估指標30-41
    第三節、障礙者職業生活素質的評估方式41-44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45
    第一節、研究設計之架構45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過程45-52
    第三節、資料收集與處理53-54
  第四章、研究資料分析55
    第一節、就業之智能障礙青年的基本資料之分析比較55-67
    第二節、職業生活素質的客觀指標之說明67-71
    第三節、職業生活素質的主觀指標之分析72-98
    第四節、就業個案職業生活評估側面圖98-101
    第五節、職業生活素質之預測因素101-115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16
    第一節、結論116-124
    第二節、建議124-126
  參考文獻127-131
  附錄一、台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職業生活素質之研究—台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職業生活素質量表132-141
  附錄二、台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職業生活素質之研究—訪視員工作指南142-162
  附錄三、台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職業生活素質之研究—職業生活評估側面圖163-165
  附錄四、台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職業生活素質之研究—個案訪視記錄表1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