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您目前尚無權限瀏覽數位物件,請洽系統管理員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國小學校本位班級輔導課程的發展與實施成效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王秀津陳冠杏
執行單位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語文中文
摘要本研究目的旨在透過自我調節學習策略,設計一套學校本位四年級班級輔導課程,藉由課程的實施,讓學生產生認知與行為的改變,提升其學習效果;再者,希望瞭解教室專業知能成長的狀況。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吳興國小四年級學生160名為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在學生學習結果方面:1.學生、教師與家長三者都認為學生在設定目標與自我增強的策略學習較佳。2.學生有將目標設定得偏低現象。3.教師觀察發現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對學習能力中等左右的孩子成效最好。4.學生在進行自我觀察記錄評量與互相觀察記錄評量的準確性不佳。5.學生、教師與家長對此次的實驗教學都採正向的態度,並且希望繼續實施下去。

在教師教學實施方面:1.教師們對此策略的精熟程度都在70%以下。2.教師們會主動將此策略轉化到班上的學習活動。3.教師教學所遭遇的問題有:a.課程所需時間太長。b.課程單元間的能力聚焦不夠。c.策略太過於龐大、複雜;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生比較不容易精熟。d.教師們覺得教學研究有助於其教學工作,對於再參與相關之教學研究,則採保留的態度。e.參與的教師中,有些覺得自我調節學習策略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且自行設計課程與活動,指導新的學生。

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在課程設計、教學與教育行政方面提出建議。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3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3-4
    第三節、名詞解釋4-6
  第二章、文獻探討7
    第一節、學校本位課程與自我調節學習7-11
    第二節、自我調節學習理論11-17
    第三節、自我調節策略的教學模式17-24
    第四節、自我調節學習的課程與教學25-27
    第五節、自我調節學習的相關研究27-30
  第三章、研究方法31
    第一節、研究對象31-32
    第二節、研究設計32-33
    第三節、研究工具33-36
    第四節、研究過程36-37
    第五節、資料處理38
  第四章、研究結果39
    第一節、學生學習成效39-50
    第二節、教師教學轉化50-55
  第五章、討論與建議56
    第一節、結論56-57
    第二節、研究限制58
    第三節、討論58-66
    第四節、建議67-68
  參考文獻69-72
    附錄一~二十三7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