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您目前尚無權限瀏覽數位物件,請洽系統管理員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之發展研究
計畫主持人陳光輝
研究者陳光輝
執行機構教育部
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思想教育中心
語文中文
關鍵詞三民主義公民高級中學
摘要回溯民國十七年八月國民政府訓令「各級學校增加黨義課程暫行通則」,其中規定:「高級中學應授建國方概要及五權憲法淺釋。」此為我國高中設置「三民主義」類科之肇始。時至民國二十一年十一月,教育部頒佈「中學課程標準」,將「黨義」改為「公民」科。迨至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易色,中樞播遷台灣。民國四十四年,教育部進行修訂「中學教學科目及時數表」,當時為配合國家政策需要,將「三民主義」與「公民」兩科,同時設置於高中,一、二年級講授「公民」,三年級講授「三民主義」。以後,「高級中學課程標準」雖經三度修訂,以上兩科之教材內容,曾有局部之修改或調整,但是其基本架構與特性,幾乎一脈相傳,鮮少推移。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曾說:「環境在變,時代在變,潮流在變。」而今轉瞬之間,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之新時代。環顧全球,近十年來,舉世相繼發生石破天驚之巨變,而海峽兩岸也呈現出一幅波濤壯闊、風雷激變之圖像。展望未來二十世紀之末葉,新趨勢必然加速挺進,新變動必定更不休止,面對著這些不可預知之前景,既要接受無情之挑戰,也將迎接處處生機之大好局面。因此,為因應時代潮流與社會變遷汁需要,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之未來趨向與發展,似需有一番改革與創新。如此,才能邁入新時代、新里程。

職是之故,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教授,兼三民主義思想教育中心主任陳光輝先生,承教育部之託,於民國八十一年十月間,組成「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之發展研究」小組,邀集王秀山、伍至學、朱諶、江治華、沈清松、曹世昌、黃人傑、黃振球、黃惟饒、單文莖、傅佩榮、楊世雄、顏秉璵等十三位學者專家參與研究,期能對當前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進行整體性之規劃。概括而言,本研究的目的,乃在:(一)瞭解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的演進及其實施現況與問題;(二)分析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的內涵,並探討其改進的途徑;(三)探討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的發展趨向。

為達成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採取「文獻分析」與「座談討論」兩種方法,蒐集所需要的資料。就「文獻分析」而言,係通過閱讀、分析、整理有關我國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之文獻資料、較科用書等,進行全面性、深入性之研究。就「座談討論」而言,則除邀請上述十三位學者專家,進行座談以議定研究的方向與撰述的範圍之外,並且分北、中、南三區,邀請大學院校國父思想教授、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科教師九十八位,就本研究的各項問題,提出改進的意見。本研究以此兩種方法所蒐集的資料,相互為用,構成本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研究歷經十個月,完成約三十二萬字的書面報告,計分為九個子題,有如下述:(一)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程的演進及其實施現況與問題;(二)高級中學公民課程的演進及其實施現況與問題;(三)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程中「民族主義」內涵分析及其改進;(四)高級中學公民課程中「道德與文化」內涵分析及改進;(五)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程中「民權主義」內涵分析及其改進;(六)高級中學公民課程中「法律與政治」內涵分析及其改進;(七)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程中「民生主義」內涵分析及其改進;(八)高級中學公民課程中「經濟與社會」內涵分析及其改進;(九)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分合趨向之研究。

依據上述九個子題的研究結果,試提本研究的結論如下,俾供教育當局做為修訂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之參考:(一)修訂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時,宜遵循課程發展的程序。課程的修訂,不只是科目名稱的更迭,上課時數的增減、或是教材大綱的修訂,還要考慮許多的要素:如目標(指預期的最終結果)、內容(指所要學習的概念、原理、事實、方法、技能、價值、態度)、活動(指學習的方法如聽講、觀察、實驗)、方法(指教與學的整個過程)、資源(指學習所需的教材、設備書籍或指導人員)、環境(指學習食物理環境及社會環境的安排)、評鑑(指確知學習狀況及成效的方法和工具)等。在展開課程修訂工作時,尤宜一句「研究」、「發展」、「推廣」、「採用」等課程發展的程序,把各個要素,都當作相互依存、相互貫串的次系統,作通盤的考慮。千萬不可以只是把科目名稱換一換,或是教材大綱改一改就算了。而應從長計議,仔細經營,各項要素的配合與準備的工作,皆要齊頭並進。(二)修訂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宜秉持客觀的態度與務實的精神,並以漸進的方式,分期進行。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分科教學實施多年,無論是課程、教材、師資、設備、以及環境,均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學校教師、行

F人員、學生家長,以致於高中學生對此兩學科之性質、內容亦均有相當的認識,一旦驟然改變,無論在師資、教材、設備、環境、以及學生心理上均需要一段時間,加以適當的準備與調適。因此,無論今後該兩學科是如何整合?都應該秉持客觀的態度,以學生的需要為前提,國家社會的需要為目標,作綜合的觀察與衡量,在修訂工作進程中,要把握務實的精神和漸進的方式,分為近程、中程、遠程的階段,分期進行。讓實際負責及與該兩學科有關的人員,包括學校校長、教師、教務行政人員、家長、學生等大家都有應有的心理準備;使教材、教師、教具、教學環境等亦皆能作全面的配合,如是當可產生此項課程修訂的最佳效果。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 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程的演進及其實施現況與問題—朱諶1-26
  第二章 高級中學公民課程的演進及其實施現況與問題—曹世昌27-62
  第三章 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程中「民族主義」內涵分析及其改進—黃人傑63-110
  第四章 高級中學公民課程中「道德與文化」內涵分析及改進—傅佩榮
    伍至學111-142
  第五章 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程中「民權主義」內涵分析及其改進—王治華143-188
  第六章 高級中學公民課程中「法律與政治」內涵分析及其改進—黃振球
    王秀山189-230
  第七章 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程中「民生主義」內涵分析及其改進—黃惟饒231-270
  第八章 高級中學公民課程中「經濟與社會」內涵分析及其改進—沈清松
    楊世雄271-298
  第九章 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分合趨向之研究—顏秉璵
    單文經29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