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您目前尚無權限瀏覽數位物件,請洽系統管理員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南湖國小教材園重建與課程結合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劉智雄
執行單位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語文中文
關鍵詞教材園課程管理水生植物
摘要本校園瀕臨基隆河旁,位於台北縣市交界處。歷經兩次風災受淹水之害,教材園淹水而荒廢。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蒐集各校教材園資訊,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與現行課程,將教材園定義為硬體環境與課程的結合。本研究重建的教材園包含雙層瀑布區、聲音水流區、大型本土水生動物缸,並切設計出配合教材園的一系列課程。重建後的雙層瀑布區生態觀察區,跳脫舊型的教材園。雙層水聲池與周圍步道目前已經融合成穩定的生態,有蝴蝶、豆娘、蜻蜓等動植物在此飛舞,水生陸生植物能夠呈現出四季氣息。聲音水流區規劃為親水區,有汲水設施、水生池、觀察動能轉化為電能的腳踏車、木造涼亭等。大型本土水生動物缸由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本土魚種,將池裡原有均外來放生的魚類開放給社區認養,目前水生動物缸裡也已呈現穩定狀態。在課程方面,雙層瀑布區為一完整的生態區,除可供教師帶領生態課程或做專題研究觀察外,研究群還設計低中高年段各設計出具創意之三系列課程。聲音水流區經探討評估後規劃為自習區,此區最適宜做物理實驗觀察。大型本土水生動物缸裡均為台灣常見魚類,位於低年級教室旁且魚缸旁置放遊戲器材,供低年級遊戲或中高年級做專題研究觀察用。各區均放置配合學生學習解說牌,與實際生態,增加不少活潑氣氛。在管理方面,從建立學生愛護校園觀念與行為做起,愛心家長與職工定期監測物種移出移入數量,避免一物種數量過多導致其他物種瀕臨滅絕。增加學生參與清潔工作,安排愛心小園丁巡邏教材園。本次研究利用校園邊陲地帶或不規則性狀校地規劃為教材園,提供學生下課遊戲與學習區。教材園已漸漸轉型為生態園,融合生態教育與環境教育。學生喜愛親水式教材園,未來應朝向處處可遊戲,遊戲達學習,並建立企業化的經營管理方向。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緒論1-2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1-2
    第三節、名詞釋定義2
  第二章、文獻探討3-9
    第一節、教材園的基本概念3-5
    第二節、教材園實務方面5-9
  第三章、研究方法11-18
    第一節、研究設計11-13
    第二節、研究步驟13-15
    第三節、研究範疇15-17
    第四節、研究時程17-18
  第四章、研究成果19-36
    第一節、重建前分析19-23
    第二節、教材圖23-27
    第三節、以校為本之創意課程27-32
    第四節、管理方法32-36
  第五章、結論與省思37-41
    第一節、結論37-39
    第二節、省思40-41
  第六章、參考文獻43
  附錄一、研究步驟圖45
  附錄二、管理方法與意見之問卷47-50
  附錄三、水生植物名錄51-54
  附錄四、訪談大綱55
  附錄五、教材園定意圖57
  附錄六、完工的雙層瀑布區59-62
  附錄七、合作社旁空地~聲音水流區63-64
  附錄八、大型本土魚缸65
  附錄九、魚種名錄67-68
  附錄十、本土魚大頭照69-70
  附錄十一、結合水生教材園之創意課程71-76
  附錄十二、葉世界初探77-80
  附錄十三、小小植物學家-徵選校園植物卡片設計81-82
  附錄十四、聲音水流區各分區活動單83-89
  附錄十五、本土水生動物缸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