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您目前尚無權限瀏覽數位物件,請洽系統管理員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建立能力標準建構之可行性研究
計畫主持人田振榮宋修德
研究者溫瑞烘陽琪周碩樑
執行機構教育部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語文中文
關鍵詞技職教育教育體系能力標準能力評量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技職教育體系能力標準之可行性,透過文獻分析、小組討論、焦點團體、專家會議等方式,針對五個研究目的進行研究,分述如下:

一、世界主要國家能力標準發展的趨勢--本研究針對美國、英國、澳洲、歐盟等國的能力標準發展進行探討,發現這些國家都定有國家能力標準架構,提供能力標準一致的呈現格式,並有中央的主導機關來負責能力標準的審核與認證。在能力標準的內涵方面,除了注重專業能力標準之外,也注重關鍵能力。美國是將專業能力與關鍵能力整合在能力標準之中,澳洲則是將專業能力與關鍵能力兩者分開。不管如何,這些國家的能力標準系統都在持續運作之中,並以能力標準作為教育與訓練教材發展的基礎,期望能力標準可以作為教育訓練市場與工作市場的界面。

二、先進國家教育分類與職業分類之間的關聯--本研究探討了國際標準教育分類、國際標準職業分類、美國標準教學學程分類、美國標準職業分類、澳洲標準教育分類、澳洲標準職業分類等;研究發現美國標準教學學程分類與美國標準職業分類,並未遵循國際標準教育分類與國際標準職業分類的分類方式,而自成一個體系;澳洲標準教育分類與國際標準教育分類也有極大的差異,但澳洲標準職業分類大體上遵循國際標準職業分類的分類方式。在教育分類與職業分類的對應方便,ISCED-1997與ISCO-88僅限於教育等級與技能等級方面的對應。在教育領域與職業領域的分類編碼方面,各國的系統也毫無關聯,但各國為了教育與職業相關的統計需求,都定有中間的轉換系統,可以使教育分類轉換成職業分類、或職業分類轉換成教育分類。

三、我國的教育分類編碼、職業分類編碼與技能檢定編碼之對應--我國的教育標準分類是依循ISCED-1976的原則,稱之為「中華民國教育程度及學科標準分類」,為民國84年修訂,因此已經有許多學科無法和ISCED-1997對應。在職業標準分類方面,我國的分類系統依然是根據ISCO-88的國際分類原則,稱之為「中華民國職業分類典」,是民國89年所修訂。這兩者之間沒有轉換的系統,而目前我國技職體系的教育分類、技能檢定、至職業分類編碼等,也沒有絲毫關聯性。

四、能力標準內涵方面--本研究探討了美國、英國、澳洲等國的能力標準架構,最後決定採用田振榮(民90)所定的「專業能力標準架構」、與田振榮(民91)的「關鍵能力標準架構」。在能力分析方法上,則選用「功能分析法」。為了實證功能分析法的操作性,本研究選擇「幼兒保育專業」為例,邀請業界專家與學者,進行能力標準的發展,最後成功導入專業能力標準架構中。

五、自學進修學力鑑定的問題與解決之道--本研究也探討了目前我國高職與專科自學進修學力鑑定的問題,主要的發現是高中職學生擁有乙級技術士證照者,以選修十六學分共同科目方式獲得專科學力,確實和一般正規學制所獲得的能力無法等同對照,因此學力鑑定的解決之道宜回歸能力本位來考量。

整體而言,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建立「能力標準」是可行的,但純粹的能力標準並沒有多大的效用,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機制,讓能力標準成為教育訓練與工作市場的界面,使「育才」與「用材」的落差減到最小,而這個機制的形成牽涉廣泛,可由專家進行先導性研究。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1-5
    第二節、研究目的6
    第三節、研究方法6-7
  第二章、教育標準分類與職業標準分類8
    第一節、國際標準教育分類與職業分類8-31
    第二節、美國標準教學學程分類與職業分類31-40
    第三節、澳洲標準教育分類與職業分類40-46
    第四節、我國的教育分類、職業分類與技能檢定46-59
    第五節、我國教育分類編碼、職業分類編碼與技能檢定編碼之對應分析59-62
    第六節、本章小結62-63
  第三章、發展能力標準64
    第一節、能力標準的功能與發展趨勢64-67
    第二節、能力標準的模式67-72
    第三節、能力標準的架構73-83
    第四節、本章小結83-85
  第四章、能力分析方法86
    第一節、能力分析的功用86-87
    第二節、功能工作分析法88-91
    第三節、關鍵事件技術分析法91-92
    第四節、蝶勘法(DACUM)92-95
    第五節、職位分析問卷法95-96
    第六節、綜合式職業資料分析程式(CODAP)96
    第七節、工作分析方法之比較96-98
    第八節、本章小結99
  第五章、功能分析法100
    第一節、使用功能分析的趨勢100-102
    第二節、功能分析法的程序102-110
    第三節、分析功能圖並導入能力標準架構110-111
    第四節、本章小結111-112
  第六章、能力評量的方法113
    第一節、能力評量的原則113-114
    第二節、澳洲能力標準的評量114-118
    第三節、美國技能標準的評量119-124
    第四節、本章小結124-125
  第七章、能力標準建構模式的驗證--以幼兒保育專業為例126
    第一節、以功能分析法建立「幼兒保育專業」能力分析126-131
    第二節、建構幼兒保育能力標準132-138
    第三節、功能分析的推廣138-140
    第四節、本章小結140
  第八章、自學進修學力鑑定141
    第一節、澳洲的職業教育與訓練141-156
    第二節、我國學力鑑定的現況156-164
    第三節、自學進修學力改進建議165
  第九章、結論與建議166
    第一節、結論166-172
    第二節、建議172-173
  參考文獻174-179
  附錄一、「幼兒保育專業人員功能分析功能圖」建構表180
  附錄二、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建立能力標準建構之可行性研究第一次專家會議會議記錄181-182
  附錄三、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建立能力標準建構之可行性研究功能分析專家研討會--幼兒保育專業會議記錄183-186
  附錄四、幼兒保育專業能力標準表(會議前之參考表格)187-188
  附錄五、國科會【我國高職學校學生專業能力標準之建構(2)】焦點團體專家學者189-190
  附錄六、國科會【我國高職學校學生專業能力標準之建構(2)】研究計畫第一次專家學者焦點團體會議記錄191
  附錄七、國科會【我國高職學校學生專業能力標準之建構(2)】研究計畫第二次專家學者焦點團體會議記錄192
  附錄八、功能分析法操作指引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