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您目前尚無權限瀏覽數位物件,請洽系統管理員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大陸高等學校招收台生制度之相關研究(期末報告)
計畫主持人劉興漢
研究者王瑞琦譚志強
執行機構教育部高教司
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語文中文
關鍵詞高等教育高等學校招生制度
摘要一、本研究期望達到下列研究目的〈一〉探討大陸高校對台招生政策之演進,如:大陸對台政策與兩岸文教交流之關係,歷年來對台招生政策之演變等。〈二〉分析大陸高校對台招生政策與制度之變革及未來發展,包刮:大學本科及研究所之報考資格、招生方式、考試類別、錄取情形等相關事宜。〈三〉瞭解大陸對台招生制度本身以外之相關措施,如:獎學金制度、對台生之各項輔導措施等,及台生赴大陸求學之相關問題。

二、主要研究結論〈一〉從大陸高等學校對台招生的政策演變來看,其對台招生政策與大陸內部政治演變、及對外關係發展有密切的相關。〈二〉大陸高校對台招生辦法變化不大。〈三〉大陸高校對台招生方式,大學本科與研究生採分開辦理原則。〈四〉大陸台生人數統計困難,且以沿海地區為主要集中地。〈五〉台生赴大陸求學的動機不一。〈六〉大陸高校對台招生的行政單位有三,對台招生管道可分二。〈七〉在對台生收費方面,每所高校的標準不一,但都較本地生高出許多。〈八〉兩岸學生學業程度不同,台生可免修與免考政治課,在生活輔導上台生與大陸學生有所區隔。〈九〉台生畢業出路不一,受我方大陸學歷採認政策影響頗大。〈十〉在大陸高校求學,課業負擔繁重,經濟壓力也難免。〈十一〉台生與大陸師生相處良好,但大多避免涉及政治議題;返台後台生政治敏感度亦普遍提高。〈十二〉台生赴大陸求學最大收穫為認識大陸人民之思維模式及充實專業知識。〈十三〉對於大陸學歷採認,多數台生主張從嚴處理。〈十四〉大陸學歷採認問題宜全面思考並參酌香港經驗。

三、主要研究建議〈一〉參考香港地區不以採認為原則,針對個案宇以審查。〈二〉允許大陸各級全日制學校畢業的台生,以同等學歷的資格,參加台灣的大學聯招或研究所招生考試。〈三〉透過我方教育部、陸委會,或其他民間單位〈如:海基會〉,提供有關大陸高教最新發展信息。〈四〉對於台生學歷的採認上,學術界師資任用從嚴,民間用人則視個案處理。〈五〉加速提昇台灣教育水準。〈六〉大陸教育資料庫及相關研究之後設研究宜加強。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 緒論5-14
    壹、研究主旨與背景5-10
    貳、研究目的與內容11-11
    參、研究方法與步驟11-12
    肆、研究特色與限制13-15
  第二章 兩岸關係與文教交流
    15-23
    壹、兩岸關係的背景發展15-16
    貳、文教交流的內涵與現況17-19
    參、文教交流的困境20-23
  第三章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展望24-47
    壹、高等教育發展背景24-25
    貳、人力資源政策與高教政策的合一26-27
    參、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變異28-34
    肆、師資隊伍的建設35-39
    伍、教學改革40-42
    陸、學術研究的提昇43-45
    柒、未來的展望46-47
  第四章 中國大陸高等學校招收台生政策48-60
    壹、對台招生政策演變與趨勢48-54
    貳、對台招生之相關措施55-57
    參、對台招生人數演變58-60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1-87
    壹、研究結果61-82
    貳、討論83-8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88-97
    壹、結論88-92
    貳、建議93-97
  參考書目98-108
  附錄10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