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您目前尚無權限瀏覽數位物件,請洽系統管理員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名稱中國大陸高等學校文科教育現況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楊景堯
研究者邱祖賢黃三吉
執行機構教育部
執行單位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語文中文
關鍵詞大陸文科高等學校教育
摘要本研究期望達到下列研究目的:(一)探究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文科教育之學制。(二)探究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文科教育課程規畫與修業條件。(三)探究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文科教育學術水準。(四)試提對於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文科專業認知之原則與名冊,俾供進行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之參考。(五)提出相關建議,供台灣地區高等學校相關科系參考。為達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採用之方法主要(一)文獻研究;(二)參訪;(三)座談;(四)學術聲望調查。

主要研究結論:(一)中國大陸高等學校文科教育學制與台灣有所不同。1.在本科生入學考試方面,分文、理兩科。2.文科生基本學制均為四年;碩士學制兩年半到三年;文科博士修業年限一般為三年。3.文科研究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課程學習與要求,比其他學科研究生的份量為重。4.文科專業畢業生最希望的就業選擇以外資企業及國家公務員為主。(二)中國大陸高等學校文科課程規畫,以專業、學年制及班級制為核心。1.中國大陸的高等學校課程設計是依照十二個學科門類之下細分的二級學科,再細分為不同專業,訂定課程。2.學校教學制度仍以學年制為主軸,班級制為核心,以利教學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3.中國大陸高等學校文科課程特別重視外語教學。4.政治思想課程佔有一定比例,但台灣學生可以免修。(三)中國大陸當局對於高等學校其評鑑指標如下。1.設有博士點的大學。2.文科教學人才及科學研究基地。3.設有研究生院的大學。4.國家重點學科。5.設有博士後流動站的學科。6.己通過國家「211工程」預審之學校。(四)試擬採認中國大陸高等學校文科專業之參考名單如下表所列。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分建議為「立即可行建議」及「長期性建議」兩項,分述於後。(一)立即可行建議1.避免以共產主義意識型態教育,作為是否承認大陸高等教育文憑的主要標準。2.承認大陸高校文科學歷,宜循序漸進,不宜貿然躁進。3.籌編「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制度與重要大學簡介」,提供最新、最正確的資訊。4.辦理「赴大陸求學研習」,提供有意赴大陸求學者資訊與協助。5.辦理教育人員大陸事務研習。(二)長期性建議1.配合國家政策,檢討修訂「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2.擴大兩岸高等教育與學術交流,促進和平,建立雙贏的局面。3.長期進行中國大陸教育研究,得能更深入了解,並掌握其脈動。4.補助出版「中國大陸文教研究」學刊,以利學術研究。5.補助定期舉辦「兩岸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以利兩岸高等教育相互切磋與了解。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 緒論1-6
  第二章 高等教育與意識型態7-42
    第一節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政策的沿革及特色7-22
    第二節 中國大陸高等學校行政制度與運作23-32
    第三節 中國大陸高等學校教學制度33
    第四節 文科校院的意識型態與思想政治教育34-42
  第三章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文科教育概述43-54
    第一節 高等學校文科院校的歷史發展43-45
    第二節 高等學校文科教育的專業設置46-48
    第三節 高等學校文科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49-51
    第四節 高等學校文科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52-54
  第四章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文科教育學生的入學、修業與就業55-86
    第一節 高等學校文科學生的入學制度55-65
    第二節 高等學校文科學生修業相關規定66-74
    第三節 高等學校文科學生之分配與就業75-82
    第四節 高等學校文科教育之特色83-86
  第五章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文科教育課程規劃87-116
    第一節 高等學校文科本科生教育課程規劃89-95
    第二節 高等學校文科研究生教育課程規劃96-106
    第三節 高等學校文科教育課程的特色與問題107-112
    第四節 海峽兩岸高校文科教育課程之比較113-116
  第六章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文科教育學術水平研析117-146
    第一節 從教育競爭力評析大陸教育水平118-120
    第二節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文科水平評鑑指標121-133
    第三節 學者專家對大陸地區高校文科的評分與排序134-138
    第四節 大陸高校文科水平綜合評析139-146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47-154
    第一節 結論147-151
    第二節 建議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