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 小
  • 中
  • 大
  • 粉紅版
  • 藍色版
  • 綠色版

簡易/進階查詢

查詢範圍:
  • 所有來源
  • dtd_國際教育訊息
  • dtd_圖書全文
  • dtd_研討會論文
  • dtd_期刊論文
  • dtd_研究計畫及報告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圖書全文
主要題名增進兒童道德判斷能力之教學策略探討
書名臺北市大龍國民小學八十九年度─教師行動研究專輯
叢書名初等教育組(含心輔教育)
作者謝明昆
出版年月2002/10
出版國別臺灣
關鍵字詞教學策略道德判斷能力兒童
語文中文
摘要依據文獻,當前我國國小道德德目教材係依據課程目標與課程綱要編輯(2001年之前),且係秉持「絕對」的信念進行編選,影響所及,使得教師亦據而採取「絕對」的觀點進行道德德目教學,依此將難以增進兒童的道德思考判斷能力。如何增進兒童的道德思考判斷能力?本文採用文獻分析、哲學分析、訪談等方法,研究目的包括(1)探討道德教材的「相對性」與「絕對性」內涵,以及探討應用「相對性」與「絕對性」信念的教學方法,(2)探討道德教學的「認知取向」與「經驗中心取向」內涵,以及探討「認知取向」與「經驗中心取向」的教學方法,(3)探討道德教材的編選設計,(4)探討有效的增進兒童與青少年道德思考判斷之學習與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藉以提供現今己逐年推展的九年一貫課程教學之教師們參考。為增進兒童的道德思考判斷能力,研究發現擔任道德指導者(1)首應充分了解道德的絕對性與相對性概念內涵,應用價值領域中的目的性價值做為「絕對性」的道德,以工具性價值做為「相對性」道德,且應用此一概念進行指導。例如當教導兒童「信實」、「仁愛」、「禮節」、「正義」……等等「相對性」道德之美德時,亦應教導兒童在某種情況下可以「不誠實」、「不仁愛」、「不禮節」、「不正義」……等等美德。(2)應瞭解道德教學的「認知取向」與「經驗中心取向」內涵,以及應用「認知取向」與「經驗中心取向」的教學方法,尤其要落實「經驗中心取向」的教學。(3)適當的道德教學模式係採行道德的融合模式。(4)編選教材應運用道德特質上的「絕對性」與「相對性」原則,以及運用道德教學上的「認知取向」與「經驗中心取向」原則,並建立督導機制。(5)應採行「滿足需求」信念與態度,放棄採行「滿足合理需求」信念的教育非理性信念與態度。本文研究建議政府施政應補充與加強綠色矽島政策中的人文與環境保護教育,讓國民的道德素養向上提昇。
授權狀態未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壹、緒論1104
  貳、文獻探討1106
  參、研究方法1114
  肆、結果與討論1118
  伍、結論與建議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