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會員專區

帳號:
密碼: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 放大
  • 下載
  • g0000219_0n68_20060200_封面.jpg
  • g0000219_0n68_20060200_目錄1.jpg
  • g0000219_0n68_20060200_目錄2.jpg
  • g0000219_0n68_20060200_目錄3.jpg
  • g0000219_0n68_20060200_目錄4.jpg
more
QRCode
期刊論文
刊名:教育資料與研究
專輯名稱:50週年特刊
卷期:0:68
篇名:臺灣地區背景不利者社會流動影響因素及相關教育政策成效之研究
起訖頁:171-196
作者:鍾蔚起;陳麗珠;葉川榮;李文惠;盧中原   
出版/發行者:國立教育資料館
出版年月:2006/02
出版地:臺北市
出版國別:臺灣
語文:中文
ISSN:10243058
關鍵字詞:補償教育;社會流動;社經背景不利;文化不利;compensatory education;social mobility;SES disadvantage;cultural disadvantage
章節標目:壹、緒論(頁173-174);貳、文獻分析(頁174-184);參、研究方法(頁184-187);肆、訪談結果分析(頁187-192);伍、結論與建議(頁192-194)
摘要: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之半結構式深入晤談法,分析十五位家庭背景不利者之向上流動影響因素,藉由受訪者敘述的生活歷史與自我信念,瞭解國家補償教育與社會流動之間的相互關係。本研究所歸納的結論如下:一、受訪對象之社會文化背景之不利現象,雖能造成社會流動上的障礙,卻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二、教育因素在受訪者之社會流動上,並未成為最主要因素,成就動機與自我信念已成為受訪者自認向上流動之主因。三、父母教育程度與經濟背景,和受訪者之社會流動並無直接關係。四、國內補償教育僅某程度顧及族群弱勢平等精神,卻疏忽經濟弱勢及其他面向弱勢學生之照護。五、公費制度的廢止並無法達到所謂的公平,只會讓文化背景不利的學生處境更為艱難,難以向上流動。六、受訪者對教育的觀感好壞取決於其生命經驗中所遭遇過的教師之表現與作為;且教師在輔導學生瞭解、接受國家補償教育相關事項上尤其具關鍵性角色。教師角色之良窳影響補償教育政策之成效至鉅。七、教育已扮演若干居間調節之功能,教師若能提供正常的教學,或是學校提供適度競爭的機會,增加弱勢地區學生較多的參照標準,以增加學生在學校中的成就感,增加學生自信,便能促進其向上流動之助力。八、在社區文化的部份,學校當地之升學風氣與社區裡的楷模,足以成為學生向上流動之重要因素。九、在教育優先區之成效方面,課後輔導部份普遍獲得正面評價。而在親職教育方面,應針對特定目標對象加強輔導,並能確定經費來源之穩定性。
授權狀態: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