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期刊論文 |
刊名: | 教育資料與研究 |
專輯名稱: | 社區行動課程之建構—互動俗民誌取向(上) |
卷期: | 0:54 |
篇名: | 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 |
起訖頁: | 33-46 |
作者: | 陳浙雲;余安邦 |
出版/發行者: | 國立教育資料館 |
出版年月: | 2003/09 |
出版地: | 臺北市 |
出版國別: | 臺灣 |
語文: | 中文 |
ISSN: | 10243058 |
關鍵字詞: | 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社區學校化;社區總體營造 |
章節標目: | 一、前言(頁34);二、「社區有教室」方案的產生背景與目的(頁34-35);三、「社區有教室」方案的精神與內涵(頁35-36);四、「社區有教室」方案的實施空間(頁36-37);五、、「社區有教室」方案的實施架構(頁37-42);六、「社區有教室」方案的特色(頁42-45);七、結語—社區有教室,處處可學習(頁45) |
摘要: | 台北縣教育局自八十九學年度開始,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架構下推動「社區有教室」方案,提供縣內學校進行九年一貫課程的適切發展方向,並賦予學生多元的學習內涵。此一方案之精神在於將學校教師從「社區的教育者」轉化為「社區的學習者」,引導學生從狹隘的「校園空間」跨入寬廣的「社區情境」,而其最終目的,在於培養具備現代知識與生活能力的公民,造就充滿人文關懷與社群意識的公民社會,達成「社區總體營造」之理想。同時,該方案的實施希望能消弭「課程複製」的畸形現象,化解「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化」的潛在危機,並回應「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高度期待,掌握「統整課程」與「協同教學」的創新精神,使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能達到應有的理想。由於九年一貫課程無論就課程設計、領域學習、彈性學習、課程實施、選修課程等方面,都已提供了「社區有教室」方案的可行運作空間,因而學校可以經由建立課程發展機制、進行社區踏查、建構社區資源教學網絡、與社區人士合作規劃課程架構、設計教學活動、實施協同教學、及活用教學與評量方法等步驟,有效實施本方案。整體而言,「社區有教室」方案具有學生中心、學校本位、情境教學、意義學習、體驗學習、人文關懷、多元文化、社區營造等特色。各校若能視其需求及社區條件,將社區資源融入學校整體課程之中加以實施,將可使學校本位課程呈現多元的風貌與豐富的意涵,為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展,開啟無限生機。 |
授權狀態: | 已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