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會員專區

帳號:
密碼: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 放大
  • 下載
QRCode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類型:個別型研究
計畫名稱:我國人口結構變遷與教育政策之研究(整合型計畫)子計畫三、中等教育政策與措施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林明地;林永豐
執行機構/主管機關:教育部(中等教育司)
執行單位:國立中正大學
語文:中文
摘要:本研究歸納出七大政策領域,乃是受到少子女化趨勢影響最為顯著的面向,在這七大領域的主要發現,可以歸納如下:

(一)招生入學方面:可鼓勵未繼續升學之國中畢業生進入高中職,可注意國中生之生涯輔導、減少中輟生人數、減輕升學之學費負擔、引導就讀適合之科系等。

(二)行政運作方面:給予學校人事與經費上的自主彈性,鼓勵學校發展優質特色,以便因地制宜地因應少子女化之趨勢。但同時,相關的退場機制必須儘早規劃,以公私立分別訂定、分階段性地逐步落實為原則,另外必須特別檢討校產處理、人員安置等等配套措施,引導學校合理轉型。

(三)師資員額方面:少子化趨勢應視為提升教師素質的契機,適度增加師生比,以提高教育之品質。但同時,及早規劃教師的借調或轉聘制度,試辦教師專業發展之評鑑,以建立合宜的教師擇優汰劣制度。

(四)課程、教學與輔導方面:少子女化趨勢的發展使教師相對增加,應引導投入與改進課程與教學,方能有助於教育品質的提升。鼓勵教師發展第二專長、開設多元之選修課程、從事教學以外之研究與服務、教師基本授課節數的調整等都是可以重視的面向。

(五)教育經費方面:學校要發展特色,以便因應生源減少所導致各校之間的招生競爭,因此,教育經費的來源與運用應有彈性。然而,在高等教育中常見校務基金,是否適合在後期中等教育來推行仍有爭議。

(六)空間利用方面:生源減少將使校園的空間相對變大,除了增加每位學生可資利用的空間之外,也應著重增加課程與教學的品質,如改善專業教室等。若是開放讓校外人士或單位來使用,則必須考慮由誰來管理?與作何用途?兩大因素。

(七)學校與社區方面:學校在經費與空間利用上愈有彈性,愈有機會發展合作互利的學校與社區關係。因此,學校可以把握少子女化趨勢的契機,不僅是讓社區走進學校,也讓學生的學習空間擴展到社區去。

授權狀態:已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問題背景與研究問題
  第一節、問題背景
  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三節、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五節、進行步驟與進度
第二章、文獻分析
  第一節、少子女化的現況與趨勢
  第二節、少子女化趨勢對中等教育的可能影響
第三章、少子女化國家的後期中等教育改革
  第一節、日本的少子女化趨勢與對策
  第二節、新加坡的少子女化趨勢與對策
  第三節、香港少子女化的趨勢與對策
第四章、少子女化趨勢對政策的影響
  第一節、招生運作方面
  第二節、編班與學校規模方面
  第三節、師資員額方面
  第四節、課程、教學與輔導方面
  第五節、教育經費方面
  第六節、設備與空間利用方面
  第七節、學校與社區方面
第五章、因應少子女化趨勢的方式與爭議
  第一節、招生運作方面
  第二節、班級人數與班級數方面
  第三節、師資人事方面
  第四節、課程、教學與輔導方面
  第五節、教育經費方面
  第六節、空間利用方面
  第七節、學校與社區方面
  第八節、其他
第六章、對因應少子女化策略的意見及其分析
  第一節、招生入學方面
  第二節、行政運作方面
  第三節、師資員額方面
  第四節、課程、教學與輔導方面
  第五節、教育經費方面
  第六節、空間利用方面
  第七節、學校與社區關係
  第八節、綜合討論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
  第二節、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一、訪談人員
附錄二、訪談大綱
附錄三、三場焦點團體座談名單
附錄四、三場焦點團體座談大綱
附錄五、94學年度招生未滿100人之高中職學校
附錄六、因應少子女化之中等教育政策與措施研究問卷
附錄七、參與問卷專家內容效度之人員
附錄八、問卷結果與政策建議焦點團體座談人員
附錄九、焦點座談記錄
附錄十、教育部期中審查意見
附錄十一、教育部期中審查會議紀錄
附錄十二、教育部期中審查意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