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會員專區

帳號:
密碼:
現在位置首頁 > 詳目
研究計畫及報告
計畫類型:個別型研究
計畫名稱:中庸形上大學格物致知義理及其在公民科教學上的應用
計畫主持人:翁志宗
執行單位:教育部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語文:中文
關鍵詞:中庸;形上;大學;格物致知義理;公民科教學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庸的道德形上義理、大學的格物致知之義,期望在理論體系的闡發詮釋後,並將兩者的思想置於現代宗教、道德、政治學思潮的做標上,冀期抉發其新時代的意義與價值;最後,以當代新儒家-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自由主義、社群主義的論述為主軸,作一比較歸納,希能為中國儒家道德、宗教、政治思想另闢蹊徑,並能與世界各大宗叫對話交流。當然,中庸、大學的思想精義,博大精深,筆者也嘗試結合到高、國中的公民科教學應用上。
授權狀態:已授權

章節標目

標題頁數全文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中庸形上義理的探討
  一、天道——道德創生實體
  二、天道——道德形上根源
  三、天道——皈依解脫呼召的依據
  四、性體的宇宙論
  五、誠體的顯用
  六、形上學與宗教學
第三章、中庸心性之學的探討
  一、天道性命相通
  二、性體與性能
  三、縱貫橫攝
  四、誠體無息
  五、盡性致曲
  六、一心開二門
第四章、中庸內聖外王思想的探討
  一、德性政治
  二、誠體政治
  三、政治道德主義
  四、人性、聖人、制度
  五、自由主義立憲政制
  六、有限人性、有限政府
  七、坎陷與致曲
第五章、大學格物致知義理的探討
  一、從仁心與心性到格物致知
  二、歧出與分化
  三、心性論到本體論
  四、認知攝取
  五、由智成德
  六、良知——是非之心
第六章、中庸形上及大學格物致知義理在公民科教學上的應用
  一、亦宗教亦道德
  二、性體與慎讀
  三、道德實體——誠體
  四、道德的客觀化存有
  五、逆覺體證
  六、理體中心
  七、道德認知
第七章、結論
  一、中庸宇宙論的現代意義
  二、中庸的政治困結
  三、朱熹理體中心主義發展
參考文獻